我院2023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能源资源等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坚持和加强党对学院事业的全面领导,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深度参与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和“十四五”目标任务落实,加快建设资源能源领域一流研究型学院,以良好的奋进姿态和办学业绩迎接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召开。

 一、提升政治能力,全面落实党对学院事业发展的领导

 1.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完善“自学、领学、导学、研学、联学、讲学、述学”学习体系。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健全长效机制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制定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分群体针对性加强班子、教师、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发挥“资源能源宣讲团”和“红星讲师团”等作用,深入师生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专业报国故事宣讲活动。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和我的人生路”学习之路主题社会实践。

 2.持续深化党建“双创”工作。强化党委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大力构建“党委领导、党建引领”的“一融两高”工作机制,坚持立德树人探索构建“党团班共建、师研本结对”全域工作机制,打造事业发展的红色引擎。重视对学院领导班子党性锻造和思想教育,落实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重视发挥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科技发展委员会、岗位聘任委员会在提升学院管理效能方面的重要作用,持续推进三级单位党政班子专题培训,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党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意识形态、师资队伍、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建设、开放办学等各方面、全过程。持续推进校企党建联建共创,拓展“一院一品”党建项目建设成果,打造校企高质量合作样板。做好学生党支部设置优化的“后半篇文章”,夯实学生党建指导员职责,建强支部委员会队伍,做好党支部年度考核结果运用和整改落实。深入推进示范创建,持续培育党建标杆院系、“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和红星样板党支部,加快红星学生园区党支部组建,不断激发基层组织生机活力。持续加强基本建设和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员发展工作、“党员责任区”设岗创建过程管理,持续举办示范“支部主题党日”,不断强化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构建“我为师生办实事”长效机制。加大在教师中发展党员力度,注重做好高层次人才政治吸纳工作。

 3.加快构建院本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按照教育部“时代新人铸魂工程”部署,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探索构建资源能源类专业“五个课堂”全方位课程思政模式,打造立德树人思政大课堂。上好“开学第一课”,持续举办地质找矿先进事迹报告会,讲好抗疫思政大课和找矿报国故事,营造后疫情时代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优良生态。深化“一站式”学生园区驿站建设,深入推进领导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下沉。持续完善红星思想引领体系,把“寻找李四光·卓越地质师培育工程”打造成党建思政、学科专业、文化育人综合体,加强仪式教育和榜样引领,引领学生“立志成才、专业报国”。持续推进研究生导学团队建设,健全本科生导师制度,常态建立辅导员-班主任沟通机制,持续组织好指南针校友论坛,不断汇聚全员育人力量。持续打造“严在地大、学在资源”品牌,加强发展平台和项目支撑,繁荣文化体育活动。巩固拓展区校共建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基地成果,加强专业化志愿服务团队建设。抓好党委书记年度履职重点任务、亮点项目建设工作。

 4.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履行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坚持“四责协同”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地见效。加强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扎实开展“廉洁润初心 铸魂担使命”主题宣教活动和专题警示教育,持续推进“清廉地大”建设,持之以恒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落实违规吃喝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坚持不懈纠“四风”树新风。持续抓好招生考试、科研经费管理、财务收支、学术诚信、师德师风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践行“一线规则”,落实党政班子联系服务师生制度,建立年度专题调研机制,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了解师生的所思所想,解决师生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规范津补贴发放和资产管理。推进依法治院,加强院务公开。

 5.加强统战、群团和离退休工作。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引导统一战线成员全面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党外代表人士制度,加强党外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强师生教育管理,定期开展专项排查,坚决抵御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活动。健全完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工会和教代会作用,提升代表履职能力,优化提案办理机制,维护职工权益。坚持党建带动,发挥工会、团委、青年教师联合会、学生会、研究生会密切联系师生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对全体教师和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人文关怀工作。关心关爱离退休老同志,加强人文关怀。持续推进“结对领航”,充分发挥老同志作用,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6.从严从细从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升师生法治意识。贯彻落实《我院关于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定期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各类阵地管理,加强学院网站和新媒体建设,加大主流媒体宣传力度。压紧压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加强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实验室全面排检制度,严格实行重大事项、突发事件报告制度。认真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加强保密宣传教育。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维护师生生命健康。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全面做好师生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

 7.大力弘扬优良的院本文化。弘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校训精神,传承“求实奋进、勇攀高峰”的院风学风,持续加强教风学风,浓厚学科特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紧盯制约学院改革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推进绩效分配、财经资源分配管理等资源配置与使用绩效管理改革,增强敢试、敢闯的勇气和魄力,压实改革创新的硬招和实招,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务实重干的文化生态。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成立学院融媒体中心,构建立体化宣传矩阵,持续营造向学、乐学、勤学的良好氛围。制作学院宣传视频、宣传册,走廊宣传展板。强化学院文化标识系统建设,建设学院门廊和综合标识,浓厚学院学术文化氛围,改善办公条件。改版升级学院中文网站,同步更新英文网页。加强和改进校友工作,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校友走访联络和服务工作,助力校友事业发展,浓厚校友母校情结。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8.落实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完善学院招生工作体系,加大招生宣传力度,丰富“招生宣传资料包”,发挥师生招生宣讲团作用,重点推进“专家教授进中学”,建立教师联系省重点中学机制,建稳优质生源基地。组织好地球科学夏令营和高校科学营。做好学生就业全程指导帮扶,上好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组织就业技能专题培训,做好就业困难学生精准帮扶,提升学生就业技能。加大用人单位走访和毕业生跟踪回访,做好就业市场拓展和人才培养意见收集反馈。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选树宣传,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努力提高行业内就业率。进一步提升本科生升学深造率。

 9.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优化一流本科教育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加大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和石油工程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力度,及时总结工作成效。高起点建设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专业,谋划2023级本科生招生。迎接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精心筹备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按专业评估实施方案做好资源勘查工程和石油工程两个专业的教学审核评估。优化“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完成2023版培养方案修订,完善大类招生政策和“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完善培养过程质量管理机制,开展督导、同行听课,组织开展教学观摩等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继续谋划申报省级和国家级一流课程,申报和建设慕课课程,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化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究项目、教学竞赛、教学名师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质增效。

 10.改善教学资源保障条件。落实学院十四五本科教材规划,新编或修编教材5-6部,完成已有教材信息入库,推动教材立项、出版、选用、展示等信息进入信息化平台,积极申报各类各级规划教材,形成以自编教材为主的优势特色学科教材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六大实践基地教学团队的建设和专业教学路线建设,新建1-2个产学研合作基地,积极推进已有产学研合作基地的实质性建设和发展,依托产学研合作基地探索共建共享共管的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利用智慧考试平台,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能力素质。

 11.持续做好学生发展支持。浓厚“严在地大、学在资源”优良学风,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会、学风建设座谈会和班级学情分析会,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研判学风建设形势,持续加强学风建设。制定《我院2023年卓越学风建设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落实《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规范》,严格开展早操早读、年级集体晚自习、基础科目月考等活动,严格落实学业预警、淘汰机制,强化校纪校规教育和考试诚信教育。加强学习型宿舍建设,打造一批学习型宿舍。完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充分发挥科研团队作用,培育梯级合理的创新创业队伍。组织校院两级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积极备战挑战杯、互联网+、地质+、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全国地质技能大赛、全国石油地质竞赛等高水平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组织好李四光计划、卓越地质师、高徒计划申报工作。

 三、改革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

 12.提高优质生源比例。加强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继续对优秀推免生实施奖励。执行并继续完善博士生指标动态管理和分配,将研究生指标向杰出人才和研究生培养质量高、培养成效好的导师倾斜。做好“本-硕-博”贯通培养计划的选拔,进一步提高直博生、提前攻博、硕博连读学生的比例。完善博士生的申请-考核制度,做好专业学位和交叉学科博士生的选拔招生工作。

 13.严格培养过程管理。夯实“三融三跨”人才培养模式,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构建本研一体化课程体系,加强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资助开展研究生教改和教材建设项目。持续开展研究生全英文课程群建设,对在建的全英文课程进行追踪跟进。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建立完善专业学位型研究生校外导师聘用制度。严格执行研究生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制度,加大分流力度。全面实施硕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答辩流程。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的评审规则。

 14.强化导师队伍建设。做好研究生导师遴选和招生资格审核等工作,严格新增博导和兼职博导的选聘工作。开展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提升培训,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进一步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发挥导师言传身教作用。开展研究生导学关系建设,持续推进卓越导学团队培育创建。探索并推行博士生“双导师制”,鼓励组建交叉学科联合指导团队。

 四、注重内涵发展,提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

 15.统筹推进学科建设。结合“十四五”规划、“双一流”建设和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对学科进行调整和优化。开展“十四五”“双一流”建设进展评估工作,对照目标任务找准发展方位和短板弱项,加快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召开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建设工作会,广泛汲取专家智慧对标对表抓好建设。优化学科生态布局,依托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委员会、科技发展委员会等分类推进交叉学科建设。推进交叉学科学位点、一级学科博士点及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工作,全方位推进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自评估和专项评估工作。

 16.提升科技创新质量。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聚焦“双碳目标”“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加强科研工作的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提升跨学科合力解决科技重大难题的能力,产出在地质资源勘探与开发领域世界领先的标志性成果。依托学科杰出人才,打造重大、重点项目科技创新团队,积极申报国家创新群体并力争取得突破。设立重大项目和重大奖项培育基金,引导教师团队积极凝练成果申报奖项,提升教师申报科技奖项的积极性,为争取大项目、形成大成果、取得大奖项创造条件。抓好院长年度履职重点任务、亮点项目落实工作。

 17.做好项目申报服务。积极组织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申报,提高资助率。做好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组织申报工作,全面加强申报过程服务和质量管理,推荐二级教授申报重点项目、地大学者入选者申报杰青或优青项目,新进教职工及在站博士后申报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邀请相关专家对申报选题及文本质量进行指导把关,力争创新群体1项,重点项目2-3项,其他项目15项以上。

 18.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抢抓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机遇,深入开展专题讨论,以实际行动精心回答王焰新校长在服务国家能源资源战略能力提升专题会上提出的:“集中力量找什么矿?地缘优势在哪里?有哪些合作伙伴?有什么独门绝技?如何开展理论和方法创新?”五个问题。要瞄准能源和矿产领域最新前沿领域和重大科学问题开展有组织攻关,催生原创性理论研究成果,为能源和矿产勘查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撑;要加强前瞻部署,加快培育地学大数据、智慧油田、生物煤层气工程、绿色矿业等新兴研究方向,大力发展围绕新能源、关键金属、深地资源勘查的新一代高新技术,形成行业影响力,抢占新兴领域制高点。走实走深校企产学研合作,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有组织科研,加强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金集团、中铝集团、紫金矿业等大型企业的联系,开展合作研讨、重点攻关项目论证,集中优势兵力申请“揭榜挂帅”项目,提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解决行业难题的能力。发挥科技发展委员会作用,统筹规划学院科技领域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瞄准制约找矿突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集中优势力量开展攻关。加大知识产权申报、管理和转让工作力度。发挥学科优势发展非学历教育,推进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宁夏地质局等单位的专题技术培训。

 五、强化人才引领,持续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19.营造潜心育人环境。落实教育部“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战略行动”,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全体教师忠实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做好职称评聘和人才引进的政治思想考核把关。做好上级有关教师荣誉表彰的遴选推荐,做好学院“突出贡献奖”“最美资源青年教工”等评选表彰工作,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对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典型案例进行通报,强化警示教育。

 20.精准引育一流人才。落实学校“一点一策”人才引进策略,着眼学院及学科的现实急需和长远发展,继续做好“国际青年学者地大论坛”永兴娱乐app分论坛,依托“地大百人计划”、特任系列等校内人才项目,精准引育人才。引进和培育具有前瞻性和国际眼光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落实“攀登计划”。围绕战略性矿产资源、常规/非常规油气资源、煤系资源、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方向,加强高水平学术团队阶梯建设,推动团队-人才-平台-项目-成果的一体化。深化教师评价改革,探索推进不同学科、不同类型人才的分类评价体系。

 21.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强教师队伍顶层设计,实施推进《永兴娱乐app教师岗位职责实施方案》。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技术、心理辅导等技能培训,参与“教学月”“教学观摩”等教学活动,促进教师执教能力提升。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提升博士后创新能力和学术贡献力。关心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素质能力。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卓越青年研究生导师评选”和团队培育创建。

 六、加强基本建设,改善教学科研工作条件

 22.加强实验平台建设。坚持以本为本,设备、仪器购置继续向教学仪器、教学实验平台倾斜,推动新能源英才班、大数据英才班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推进学生创新-创业实验中心建设力度,加强本科生实验、实践动手能力。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为牵引,加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带动石油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积极执行盆地矿产系学科修购专项经费,建成煤物质组成实验室、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共探共采实验室、沉积矿产实验室。继续执行贴息贷款项目,加强创新创业实验室的建设。推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虚拟仿真教学示范中心运行,充分发挥中心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加强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加强“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产资源实验教学中心”两个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打造特色科普名片。

 23.统筹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规划。成立学院实验中心,明确工作职责与任务,加强实验室资源整合,持续更新仪器设备分类、整合“7+N”方案,整合同类型教学实验,建立学院教学实验室数据库,围绕各专业方向建设高标准教学实验室。提升实验设备使用效率,推进实验室物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推进大型仪器升级更新和开放共享,探索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空间、仪器收费制度,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对外服务能力。积极申报学校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实验技术和实验教材、开放基金等项目,督促和指导在研实验项目的执行,配合学校完成本年度结题实验项目的验收。提升在岗实验人员业务与管理水平,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全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

 24.完成办公空间装修入驻。全面完成学院办学物理空间的调整,完成主楼、原信工楼、原文华楼、原珠宝楼修缮、搬迁,持续优化、提高学院物理空间规划、使用效率。持续完善学院教师工作室、研究生工作室、教学实验室等办学物理空间的运行与管理。充分考虑人才启动经费所购置的仪器、设备所需的实验空间,积极解决学院石油工程系特种实验室空间。

 七、推进交流合作,开创国际化办学新格局

 25.加强高层次国际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两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引智功能,全面提升高水平国际合作对学科建设的带动作用。主办/协办国内外学术会议3-5次(计划举办“第七届精细油气藏描述暨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讨会”“中国地质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2023年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第三届全国煤层气生物工程学术研讨会”)。持续提升国际声誉,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校进行20-30场学术报告。重点资助学院教师出国参加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做主题或特邀报告,组织30人次以上教师参加境外学术会议,100人次教师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引导教师在国际学术组织和国际学术期刊任职。

 26.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完善国际交流资助办法,进一步加大研究生国际交流资助力度,强化跨文化培养体系的建设。继续实施优秀推免生1-3个月的海外科研训练计划,提高博士生出国联合培养和攻读博士学位的比例。落实“课程+实践”的培养模式,继续赴海外实践基地(詹姆斯库克大学、杜伦大学、犹他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开展实践教学,积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用好天图海外交流专项奖学金,持续资助出国英语考试。积极引导学生赴国际组织任职实习,扩大在校生参加国际学术、实习实践、研修访学的覆盖面。办好“海外名师讲坛”,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来校开设3门以上的本科生、研究生全英文课程。继续办好模拟国际学术会议展板竞赛和文献翻译竞赛,指导AAPG、SPE、IAMG、SEG等协会开展协会活动。依托现有来华留学平台,紧密集合资源能源行业,建设“一带一路”留学生班,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优化生源结构,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设。实施留学生趋同化培养和管理,切实提高留学生的培养质量。